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早在毒死蜱被部分地區(qū)和蔬菜禁用之前,第一代新煙堿類吡蟲啉和第二代新煙堿類噻蟲嗪,就已經開始了種子處理應用。吡蟲啉在平常殺蟲產生抗性之后,開發(fā)轉做種子處理(2003年拜耳推出高巧),竟然搶班奪權,奪過了有機磷類扛著的拌種劑大旗。
上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岐阜大學教育學院化學系的Shizo Kagabu和德國拜耳公司的Yuki研究中心進行了前期研究。拜耳公司于1991年在英國布萊頓作物保護會議上提出并上市銷售,這就是新型高效殺蟲劑——吡蟲啉。
吡蟲啉是第一個作用于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的氯化煙酰類化合物,具有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害蟲不易產生抗性,并有觸殺、胃毒和內吸等多重作用 。害蟲接觸藥劑后,中樞神經正常傳導受阻,使其麻痹死亡。產品速效性好,藥后1天即有較高的防效,殘留期長達25天左右。藥效和溫度呈正相關,溫度高,殺蟲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
噻蟲嗪
噻蟲嗪是新煙堿類中的一種殺蟲劑,1991年由諾華公司開發(fā),其作用機理與吡蟲啉相似,可選擇性抑制昆蟲中樞神經系統(tǒng)煙酸乙酰膽堿酯酶受體,進而阻斷昆蟲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傳導,造成害蟲出現(xiàn)麻痹而死亡。
具有觸殺、胃毒、內吸活性強,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廣的殺蟲譜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長等特點。是取代那些對哺乳動物毒性高、有殘留和環(huán)境問題的有機磷、氨基甲酸酯、有機氯類殺蟲劑的較好品種。
噻蟲嗪對鞘翅目、雙翅目、鱗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蟲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種蚜蟲、葉蟬、飛虱類、粉虱、金龜子幼蟲、馬鈴薯、甲蟲、線蟲、地面甲蟲、潛葉蛾等害蟲及很多種類型化學農藥產生抗性的害蟲。
吡蟲啉、噻蟲嗪等新型煙堿類產品拌種對作物刺吸式口器害蟲的持效期是克百威等老一代成分難以比擬的,一般年份小麥使用吡蟲啉拌種后確實可實現(xiàn)“一季無蚜害”的功效,并且增產功能顯著。
新一代拌種劑在省力、省事、增產等諸多方面便于給農民留下深刻印象,是新型拌種劑快速被市場接受的可觀基礎。也很快占領了市場,并且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快速增長。
自從2008年以后,殺蟲拌種劑方面先正達圍繞噻蟲嗪、拜耳圍繞吡蟲啉,紛紛展開各類推廣活動??鐕緩姶蟮耐茝V力度及國內公司的快速跟進,吡蟲啉、噻蟲嗪拌種劑快速崛起。隨后不久,在10年之后,隨著競爭激烈逐步開始了價格戰(zhàn)。
吡蟲啉和噻蟲嗪對比
兩者的作用機理相同,且防治對象極為相似。拌種對根系有刺激生長作用,前期可以壯苗。趨避地下害蟲,防治地上的刺吸式害蟲。噻蟲嗪活性比吡蟲啉更高,其代謝產物是噻蟲胺,其對昆蟲乙酰膽堿受體的親和力、殺蟲活性高于吡蟲啉的羥基化代謝產物。噻蟲嗪在水中溶解度是吡蟲啉的8倍,在干旱環(huán)境也不影響作物對噻蟲嗪的吸收利用。吡蟲啉自上市至今將近30年,害蟲的抗藥性發(fā)展也日趨嚴重。相對而言噻蟲嗪的抗藥性比吡蟲啉低。
噻蟲嗪內吸性更好,在植株體內滯留時間長,降解緩慢,相比吡蟲啉持效期更長。
吡蟲啉拌種風險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拌種效果對使用劑量要求極為嚴格,略有降低防效大幅度下降;
二是由于吡蟲啉對種子萌發(fā)階段的調節(jié)作用,會降低種子萌芽過程中的能量供應,進而降低抗逆能力。如種子萌芽前后遭遇不良天氣,極易導致種子霉爛。有報道使用吡蟲啉種衣劑在膠東、遼寧花生、大豆等雙子葉植物出現(xiàn)大規(guī)模藥害,均表現(xiàn)在已霉爛種子根系生長良好,但未萌芽;
三是吡蟲啉拌種防治小麥蚜蟲的效果并不穩(wěn)定,直接受天氣影響。吡蟲啉小麥拌種后主要通過將蚜蟲種群高峰期推遲到小麥灌漿期以后,進而達到避免蚜蟲危害的效果。噻蟲嗪在使用安全性和生長刺激方面優(yōu)于吡蟲啉,主要風險在于效果存在不穩(wěn)定因素:
噻蟲嗪在水中溶解度較高,土壤溶淋性強,如播種后遭遇大宗降雨或灌溉,直接影響藥物利用率;由于作用機制問題,噻蟲嗪拌種持效期弱于吡蟲啉,用于玉米效果良好,但不適合用于小麥;理論上噻蟲嗪針對蠐螬等鞘翅目害蟲活性高于吡蟲啉,有試驗(不同藥劑拌種對花生地下害蟲蠐螬的防治效果.2013.安徽農業(yè)科學)發(fā)現(xiàn)其防治蠐螬效果不如吡蟲啉。 不可否認是吡蟲啉、噻蟲嗪類新煙堿類產品還是處于當打之年,占據市場主要份額。但是越來越多的廠商和經銷商做這個產品,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越來越慘烈的價格戰(zhàn),關注噻蟲胺等拌種成分,做好產品差異化和技術服務,才是決定未來產品發(fā)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