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2021年小麥病蟲害以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和蚜蟲等“三病一蟲” 和惡性雜草為主攻對象,兼顧小麥條銹病,抓住關鍵時機和落實關鍵措施,切實提高防效,減輕危害損失。
一:小麥赤霉病
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的防治策略,切實做到“用準時期、用對藥種、用足藥量、防足次數(shù)”。
(一)是適期用藥。首次用藥須掌握在小麥揚花初期,做到“揚花一塊、防治一塊”;一般發(fā)生地區(qū)一次用藥全覆蓋,對高感品種、生育期極不整齊和花期遇連陰雨天氣的重發(fā)地區(qū)兩次用藥不動搖;若小麥揚花期遇連陰雨天氣,可選擇雨隙或搶在雨前施藥,藥后6小時內(nèi)遇雨要及時補治。
(二)是合理選藥。積極選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羥胺、戊唑醇及其復配制劑,替代多菌靈、多酮等抗藥性強的藥劑品種,推進赤霉病防控藥劑升級換代;要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品種,慎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單劑。
(三)是科學施藥。推廣使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自主飛行植保無人機等高效植保機械,要用足藥量和水量,確保防治效果,其中噴桿噴霧機畝用水量20~30kg,機動彌霧、靜電噴霧畝用水量15~20kg。
(四)是干燥入庫。適時搶收,去除病粒,干燥入庫,防止?jié)褡讶霂煸黾佣舅匚廴撅L險。
二:小麥白粉病
要掌握在發(fā)病初期主動用藥防治。即小麥拔節(jié)孕穗期,對早發(fā)重發(fā)田塊,病株率達5-10%或病葉率達1-5%的田塊單獨防治,壓低病情發(fā)生基數(shù);抽穗揚花期病株率達15%或上部三張功能葉病葉率達20%,結合赤霉病防控,一并用藥進行防治,重發(fā)地區(qū)第一次防治后隔7-10天進行第二次防治。要用足藥量和水量,噴勻噴透,藥劑品種可選用吡唑醚菌酯、醚菌酯、戊唑醇、丙環(huán)唑、腈菌唑、氟環(huán)唑等。結合小麥赤霉病防治時,慎用吡唑醚菌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藥劑。
產(chǎn)品名稱:潛圖
有限成分:400克/升戊唑醇·咪鮮胺水乳劑
防治對象:小麥: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銹病
三:小麥紋枯病
2月底至3月上中旬小麥返青拔節(jié)初期,紋枯病菌侵莖前、病株率達5-10%開展防治;對重發(fā)田塊,在第一次防治結束后7-10天進行第二次防治。防治藥劑可選用噻呋酰胺、戊唑醇、已唑醇、井岡霉素等單劑或復配劑。要用足藥量和水量,可選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高效自主飛行植保無人飛機于早晨露水未干時或傍晚施藥。
產(chǎn)品名稱:潛圖
有限成分:400克/升戊唑醇·咪鮮胺水乳劑
防治對象:小麥: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銹病
四:小麥條銹病
在加強田間監(jiān)測的基礎上,對早期零星發(fā)生區(qū),做到 “發(fā)現(xiàn)一點、防治一片”,打點保面,壓低菌源基數(shù),降低后期流行風險。在穗期病葉率達5%,及時組織統(tǒng)防統(tǒng)治和應急防治,嚴防大面積流行成災;防治藥劑可選用烯唑醇、戊唑醇、氟環(huán)唑、丙環(huán)唑、醚菌酯等。
五:小麥蚜蟲
重點抓好穗蚜防治,對百穗蚜量達500頭或有蚜穗率達5-10%時,及時組織開展防治。防治藥劑可選用呋蟲胺、啶蟲脒、噻蟲嗪、噻蟲胺、氟啶蟲胺腈、吡蚜酮等。
產(chǎn)品名稱:酷蜻蜓
有效成分:10%氯蟲苯甲酰胺·聯(lián)苯菊酯懸浮劑
防治對象:蚜蟲,粘蟲
六:麥田雜草
準確掌握防控時期。早春掌握在禾本科雜草齊苗后進行防治,闊葉雜草防治嚴格掌握在小麥拔節(jié)期前用藥,小麥拔節(jié)后禁止使用除草劑;要在日均溫5℃以上搶晴天用藥防除,避免在低溫寒潮前后用藥,低洼積水田謹慎用藥,以免發(fā)生藥害。科學選擇藥劑品種。要根據(jù)草相以及抗藥性等情況,選用對路藥種。對以罔草、看麥娘屬等為主的禾本科雜草,可選用唑啉草酯、異丙隆、三甲苯草酮等藥劑防除;對以豬殃殃、繁縷等為主的闊葉雜草,可用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鈉、雙氟磺草胺、氟氯吡啶酯等藥劑防除;對禾本科與闊葉雜草混生田塊,可選擇上述兩類藥劑組合用藥;嚴禁選用長殘留期除草劑,避免影響后茬作物。